一平米一尺厚经过千打垒工艺且凝固一年的三合土至少能承受数十吨的重量而不被压碎,带动区区三万斤的四轮大车完全不是问题。

        明长城、南京城墙、十三陵、紫禁城地基等等能承受了数百年的风雨、地震和战火依旧能屹立不倒,三合土的坚固可想而知。

        但问题是工部给出的一平方米一尺厚的三合土折算白银一两左右,府城之间官道最窄是十米,诸如北京、南京、苏杭等繁华之处的官道标准是二十米。

        算下来一里路至少需要万两银子,还不算地基、两侧养护等等,如此高的成本将大明国库掏空、每年赋税都投入进去,想要将大明的府城官道修完没个几十年想都不要想。

        最重要的是需要的是糯米,现阶段大旱,粮食都不够吃,还能去修路,除非他是疯了。

        但又不能不修,经过这么几年的休整官道比他登基之前好多了,但依旧是破的没眼看了,修是必须的,可只能退而求其次,

        现阶段的修路比以前的标准都要高,部分路段除了以前的标准外上面还铺了一层十厘米厚的沥青和碎石子的混合物。

        通过千打垒工艺完成的,经过测试后,承受几吨的重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算是为以后的三合土路或者水泥路打地基了。

        至于沥青来源有三点,一是石油提炼然后的残渣,二是四川、玉门等地的天然的沥青湖,三是煤焦油后得到的产物。

        所以,沥青不算大问题,给足工钱,工匠们做出的东西超出想象。

        其实有时候知道太多是一种痛苦,明明知道有火车、水泥路等等,但做不出来,那其中的痛苦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