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城和万云就一言一语地说了,从在厂门口卖盒饭说起,到开这个小店,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下了班,有空就过来帮忙。”周长城补了一句。
“年轻人精力好,上完班还有空回家做事。”姚劲成对周长城还是很赞赏的,他知道这小子的出身不强,但一步步的升职都走得很踏实,厂里的事情交给他也放心,“不错,工作做得好,丈夫也做得好。”
面对老板的夸赞,周长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多亏姚生和梁工给我机会。”
这是他的真心话,厂里那么多想上进的人,他得到的机会最多,七分靠自己,三分是也是老板和上司愿意让他这个人跑出来。
这顿快餐不是姚劲成爱吃的菜,但他也还算放松,喝汤时,甚至说起一些读书时候的旧事,还拿出来跟周长城和万云讲:“我在港大读书的时候,薄扶林道下面有个阿婆卖汤水,那时候我家穷,五毫纸的一碗甜汤也喝不起,十八九岁正是饥饿的时候,半夜只能起来喝凉水。”
周长城和万云两人都惊讶,他们以为姚生是富贵人家出身,那通身稳重大气的气质,跟桂老师极为相似,谁知竟还有过贫穷的时候。
“你来公司晚,不知道也不奇怪,人一多,我就比较少说起以前的事。”姚劲成拿纸巾擦嘴,对自己的过去丝毫不避忌,“他们来得早,都知道我老爸是跑船的,阿妈是主妇,生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还有爷爷奶奶挤在十几平米的屋邨。那时候穷啊,我阿妈日日都担心无米开饭,我是大哥,就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去捡汽水瓶和纸皮卖,好在后来我们争气,个个都考学读书,出来工作后,老豆阿妈的负担就减轻了。”
其实能当老板的,大多都很有倾诉欲,愿意听着好话围绕自己,正是因为姚劲成现在成功了,对于过去吃的苦头,再回头看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可以很畅快地说出来:“周工,我看你们的起点,恐怕跟我当时差不多。我开公司的时候,手上只有一万块钱,接了客户,花了五千做人情,又借钱买料,求着别人借机器给我,这才一点点做出来的。”
“姚生真是有魄力。”周长城适当地捧了一句,肉眼可见姚劲成笑得比刚刚更真心了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