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扭和适应期其实我觉得加一点侧面叙述去调整就好,不用把他想得太复杂

        例如我乱举例:

        &1:

        「刘硕恩……你……你g什麽!」赵玓佳害怕地看着赵硕恩对她展露那抹让人一见便打颤的冷笑。→对话里面nV主还是叫他刘硕恩,可是在叙述就是赵硕恩

        &2:

        路人A:「刘、刘硕恩那疯子在做什麽?」

        路人B:「是赵硕恩,你忘了他几个礼拜前就改姓了喔白痴。」

        不适应可以在对话上提出来,不然可以加在属於人物的独白那边去让读者了解,可是在第三人称,我认为背景叙述以基本事实呈现读者会b较能进入状况。

        5-3不想把笨蛋换白痴哈哈→好吧,既然不能换成白痴,那能不能加上紧张慌乱的感觉,例如:你是笨蛋喔,这有什麽好谢的OR笨、笨蛋喔,这有什麽好谢的。

        而用第三人称有太多内心独白,也是为了弥补第三人称没有第一人称那麽好让读者带入的问题。至於大大所说的叙述没有放松的问题:

        这样看下来,一勺好像是想要不随着主角起舞的感觉,能够理解,我会这麽说的原因是也或许只是我自己的感觉,在叙述这边的内心独白其实我觉得有种说太多的感觉,也就是读者能够认同角sE的心情,可是全篇一遇到同样的人,角sE产生同样的情绪,其实铺陈太多反而会让人麻痹,所以是会觉得可以旁敲侧击,有些地方提一下就好,给读者一些留白的感觉,让读者自己T会我觉得会b较好,因为一直有铺陈的情绪,读者一开始可能会认同,但类似的情感太多了,会让读者没有参与感,整T对於角sE的心境也会少了那麽点同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