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劲成一直都想攻下这种日企车厂,有了这个客户和案例,后面跟其他的客户谈订单和价格,他就有更多的议价优势,因此对这个客户万分重视,光是厂里对于车间的改造和对设备的更新,就花了他不少成本和功夫,除此之外,还要请美国和香港这些第三方中立的核验公司来评判,拿到符合国际标准检验的机动车零配件生产车间的资格证,才能勉强算是过了第一关。

        有了硬件设施,还要有相应的人才,设计、审核、生产、质检、专利等等,缺一不可,姚劲成在香港养着一个专门负责给各个客户报价的团队,因为之前已经对接过美国的车厂,去年也完全交付了产品,尽管不是多重要的配件,但量产跟上了,所以对上日企车厂,麻烦是麻烦了点,公司也是有信心的。

        这个日企经过一系列的测评和会议,在今年春天快结束的时候,就选定了昌江精密作为他们的第一级供应商。

        是第一级,不是第二级,这意味着第一手的、最大额的利润就落在了昌江,若该车企连续三年把相关的订单交给昌江,在企业规模上,那它甚至完全可以再往上跨一个层级,比肩欧洲老牌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成为亚洲这条供应链上的执牛耳者。

        当然,日本车企选定昌江,这其中很大的原因,还因为昌江的本质上是港资企业,而非大陆本土企业。这中间的关系是很微妙慎重的,涉及到一些政治背景、历史、人文、专业度、资金链、信誉度、政策、心理因素等原因,日本人更倾向于和香港人合作。

        总之,不论如何,或许还带着点运气的成分,姚劲成的昌江精密拿下了这个生产订单。

        姚劲成是工科出身的老板,对技术熟识,但是他当老板已经当了二十来年了,香港有个几十人的核心团队,广州的厂里也有为他所用的、基本上能处理好本职工作的技术团队,他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当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专业的事情瞒不过他,当然,他也不是处处细节都跟进,只要打头阵的事情完成,其他的则是放手给底下的人去做。

        不然事事都要管,那就不是老板了,而是管家婆。

        前面付出了那样多的心血,这个订单却出了这样简单的差错和无谓的浪费,姚劲成发怒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他爱穿黑西装,平时看起来,周身的气质是严肃的,可并不是个苛刻的老板,也不会无故对下属发脾气,是个讲道理的人。

        但这回,也是控制不住了。

        姚劲成深吸一口气,点了王忠良来问话:“王经理,产品最终生产,是你负责的。前面香港和广州两地开会,你也参会了,你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犯同样的错,甚至没有等客户确认就开始订单生产?究竟是谁带头给你签的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